安全感拉满!大疆机场 2 进驻高校开展智能巡查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文件强调,将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治理与排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快平安校园建设。
杭州下沙大学城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占地超过 10 平方公里,聚集 14 所高校、约 25 万师生,人员密集程度高,校园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着挑战。
为落实校园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建立校园安全立体防控体系,钱塘区公安分局联合警官职业学院及大疆行业伙伴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引入 3 台大疆机场 2 开展平安校园无人机自主化巡逻。


传统监管局限性:存在视觉盲区,效率有限
过去,传统的校园安保措施主要依靠人工巡逻 + 固定摄像头,存在以下问题:
1.监控摄像头存在视觉盲区:固定摄像头拍摄角度及覆盖范围均有限,存在视觉死角。
2.巡逻频次低、效率低:高校面积大,楼宇众多,依靠人工日常安全巡逻频次有限,难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且单次巡逻耗时长。
3.部分区域人员难以到达,摄像头无法覆盖:不少高校配有人工湖、树林等景观,巡逻人员难以到达,摄像头也无法全面覆盖。
数字底图:重建校园三维模型,实现“一体化沉浸式管理”
工作人员在平安校园管理平台上规划面状航线,并派遣机场 2 配备的无人机 M3TD,自动采集照片。数据采集后,导入后台进行在线处理,即可完成大学城的三维模型重建,为校园保卫处提供信息底图。
目前,该大学城已完成 0.4 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重建,照片数量 4000 张,GSD 为 2.7cm/pixel,为学校提供了高度真实且可交互的虚拟模型,实现学校综合运营的“一体化沉浸式管理”。

日常巡查:精准规划机场 2 航线,无人机定点定时高效查看
在日常巡查工作中,保卫人员可以在无人机管理系统地图上,精确地框选行人禁入区域、车辆禁停区等重点区域,并设置无人机巡查航线和关键拍摄点位。

大疆机场 2 无人机值守平台 24 小时全天候作业,对学校周边、学校道路、露天体育场所等重点区域,以及教学楼楼顶、绿化树林等特定点位进行自动巡逻。1 天内,3 台大疆机场 2 作业时长 286 分钟,自动巡查作业 9 架次以上,飞行距离 27000 米,高效完成巡查任务。
对于校园规定的禁入区,保卫人员借助 M3TD 配备的红外功能,能够清晰地、全视角看到行人、车辆情况。原本需要 1 小时才能完成的夜间安全巡逻任务,使用无人机仅需 10 分钟便可完成。

AI 识别:系统自动监测安全隐患,多平台信息同步
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可以手动开启AI 图像识别功能和自动预警功能。

今年 5 月,无人机监测发现,有不明人员进入楼顶禁入区,巡逻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通过短信向相关科室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实现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预警,有效地降低和化解安全风险。

高校人员密集,消防通道有时会被占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人机系统具备车辆识别功能,当识别违停车辆时,将通过短信告知车主,并配合交通科人员现场劝离处理。此外,该系统还与校园停车系统联动,将屡次违停的车辆加入黑名单,禁止该车辆再次进入校园。

校园异常聚集行为,容易发生踩踏、推挤等安全事故。利用平台 AI 智能识别能力,一旦发现地面人员异常聚集行为,保卫人员可以远程使用无人机搭载喊话器进行喊话引导,从而在巡逻防控中起到安抚和指引作用。自机场 2 部署以来,辅助地面保卫人员发现 50 多起异常事件,并成功阻止了 40 多起异常聚集事件,大幅提高了人员巡检的效率。
杭州下沙大学城通过部署了 3 台大疆无人机 2,为 9 所高校实现了智能自主化巡逻。自部署以来,无人机共完成 500+ 架次的作业,成功补齐了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短板。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校园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